不少家庭中,都是母亲在带孩子,而父亲忙于工作,可能极少能与孩子交流。
爸爸也是婴幼儿教育的主角
目前,不少年轻夫妇的家庭分工都是一种模式:老公在外忙事业,赚钱养家;教育子女的任务由老婆承担,做爸爸的基本不介入。有些爸爸对孩子的抚养教育状况不闻不问,成了孩子抚养教育的“局外人”。
爸爸缺席子女养育
孩子抚养教育的任务由妈妈一个人承担,缘由是多种多样的。有些家庭是由于爸爸不负责任,觉得自己是做大事业的,抚养教育孩子子这种小事无暇过 问;也有不少的家庭是妈妈主动承担抚养教育子女的所有事务,说:“我先生工作太忙,顾不上,孩子的事,我自己就能,免得影响他的事业。”
作为女人,有一些天然的、一般男士所不可以比拟的长处,诸如感情丰富、细腻,做事考虑细致、周到,对人关心照顾无微不至,等等。
妈妈怀胎10月,新生儿呱呱坠地第一投入妈妈的怀抱,孩子是吃着妈妈的乳汁,闻着妈妈的体味,看着妈妈的微笑长大的。孩子跟妈妈感情更深切,关系更亲近,在情感上对妈妈也更依恋,这都是孩子与生俱来的。
孩子从情感上乐于亲近妈妈,也想同意妈妈的教育。妈妈的优势是得天独厚的。把孩子交给她们抚养教育,是叫人放心的。然而,女人自己也有她们很难克服的弱点,比较敏锐、心理承受力较差、有时会唠叨挑剔,等等。这类弱点对孩子的性格特点、风韵也会产生深刻影响,对孩子的抚养教育是不利的,大家要正视这 一点,并且借助爸爸的养育优势进行弥补。
父亲用途不可替代
我倡导爸爸在抚养教育孩子中不可以缺席,并非小瞧妈妈、无视妈妈的优势的意思,而是期望在孩子的抚养教育过程中,可以充分发挥爸爸的长处,使孩子的成长环境愈加和谐。
很多研究表明,爸爸在孩子的成长进步过程中具备独特有哪些用途。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职员详细比较了爸爸与妈妈对孩子的不同影响,发现:常与妈妈相处的孩子具备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、善于社交的特征;而常与爸爸在一块的孩子IQ略胜一筹,独立感与自信力更强。也就是说,爸爸在增进孩子智商方面优于妈妈。
与爸爸接触多的孩子,不只IQ高,而且人际关系融洽,从事活动的风格更开放、包容,带有进取精神甚至冒险性,更富于男子汉气魄。这是单纯由妈妈抚养教育难 以做到的。
在美国,1998年6月出版的《爸爸妈妈》杂志中提到,爸爸对孩子的成长,乃至一生都有下列影响:一是爸爸更爱与孩子玩闹;二是爸爸用的语言更丰富、更复杂;三是爸爸对孩子管束更多;四是爸爸更好地帮助孩子发挥潜能;五是爸爸更多地介绍男性在现实日常的行为和用途;六是爸爸对孩子成长推进用途更 大;七是爸爸更有效地促进孩子社会化,为他走向社会作筹备;八是爸爸支持老婆,关心孩子,影响孩子形成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。
相反,假如孩子子的抚养教育完全由妈妈负责的状况不改变,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方位进步。不只会使男生女人化,缺少阳刚之气,女生的性格特点也会愈加的柔弱、怯懦。美国专家用30项社会行为指标对生活在无爸爸家庭的儿童进行调查,发现:在这类孩子中,忧虑、抑郁、孤独、多疑、任性、多动、依靠行为等较为常见,称为“缺少父爱综合征”。不少临床大夫察看到,与爸爸接触少的孩子,在体重、身高、动作等方面发育速度都不及正常家庭环境的儿童。有专家报告,婴幼期缺少父爱的孩子认知能力进步缓慢,学龄前爸爸妈妈离异、跟随妈妈生活的孩子,IQ测试也落后一大截。缺少父爱的孩子情感障碍尤为突出,常见存在焦虑 多、自尊心低下、自制力弱等缺点,并有攻击性行为。
“夫妻搭档”是最好选择
爸爸在孩子的抚养教育中有其独特的优势,但假如只由爸爸单独抚养教育子女,同样也是不利的。爸爸妈妈一同承担抚养教育孩子的任务,是最好的“教育资源配置”。
爸爸妈妈一同参与孩子的抚养教育,可以相互配合、取长补短,做到优势互补,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合力,还可以集思广益,集中爸爸妈妈两个人的教育智慧。爸爸妈妈两人一块婴幼儿教育,考虑得更周全一些,办法也更多元化一些,可以有效地防止因单独养育出现的主观性、盲目性和片面性等问题,抚养教育成效会好一些。由爸爸妈妈一同抚养教育子女,可以使孩子将爸爸妈妈的长处兼收并蓄。在爸爸妈妈一同的影响下,耳濡目染,形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健全人格和风韵:使男生既有男性的阳刚之气,又有感 情丰富的特征;使女生既有女人特有些温顺,也不失坚强的性格特点。所以,我觉得,“夫妻搭档”一同抚养教育孩子,要比妈妈一个人“单枪匹马”好得多。
爸爸说:我陪儿子玩创意游戏
作为一个5岁男生的爸爸,在教婴幼儿教育子的问题上,我和老婆各司其职:老婆非常喜欢给孩子讲故事,或者陪他一块听音乐、看动画片。我和儿子在一块的时候,则喜欢和他玩一些小创意游戏,让儿子在动手工脑的过程中领会乐趣,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训练了他考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儿子最喜欢和我一块玩立体拼图。每当买来一个新的立体拼图,我和儿子会先找出一些相应的模块,一步一步地拼成汽车、火车、轮船等模型,他最得意的一个作品是和我一块拼成的“神舟八号”。
后来这类模型拼熟练了,儿子开始主动打乱模块的顺序,然后创造出有情景的作品,还会和我介绍他的模型功能。有一次,他独立拼了一个戏台,中间有一个小人在演戏,戏台的两边和后边都有台阶,他说:“父亲,这是我在唱戏,这类台阶是我下台的时候用的。”他又把四五个小人拼在一块:“这是父母和小 伙伴在看我!”目前,儿子早就成为拼图游戏的主角,老婆也对我赞赏有加,她还主动担当摄影师,给大家父子两个和作品合影留念。
儿子还喜欢和我捉迷藏。我问他为何喜欢和我玩这个游戏,他说:“和父亲捉迷藏,特别神秘、刺激,父亲总会藏到我找不到的地方。”的确,为了让儿子找到做侦探的感觉,我可是动了不少脑筋:我会把鞋脱了,放在床的下方,床上的被子弄得拱起一团,仿佛里面藏了一个人的样子,儿子会以为我就藏在床上的被子里,但掀开一看,空无一人。他蹑手蹑脚地走到一个轻微抖动的窗帘前,拉开一看,哇,原来父亲藏在这里呀!我告诉他,这一招叫“声东击西”——把鞋子脱在显而易见的地方,是为了迷惑敌人,转移敌人的注意力,让敌人以为他肯定藏在床上,但事实上他是藏在别处的,如此他真的藏身的地方就困难被敌人发现 了。儿子非常快就掌握了这一招数,还对之进行了“升级”,他把我们的帽子或衣服用衣架撑着,而自己却藏到了一个秘密的地方。
天天放学,儿子都会让我和他玩创意绘画,由于我从不需要他画得像,每次画完还会听他讲画中的故事。有一次我和儿子逛书店,他看到一本钢笔字帖:
“父亲,我还没如此的图画书呢,给我买一本吧!”我说:“这个不是图画书,是用来写字的本子,你目前还小,长大了再写。”儿子坚持要买,我只好依了他。
回家后,儿子端坐在他的小书桌前,叫大家看他“画画”。他先用蓝色的笔“画”了两行字,说这是“水系”,然后用红色的笔“画”了两行,说这是 “火系”,又用绿色的笔“画”了两行,说这是“草系”,最后用黄色的笔“画”了两行,说这是“土系”。儿子“画”完,抬头看着我和老婆:“父母,写字 和画画是一样的哦!”我和老婆很惊奇:好似最早的象形文字源于绘画一样,儿子从绘画到汉字的过渡,从每一种色彩到色系的过渡,显示出他身上巨大的潜 力!老婆也在旁边称赞我,由于我一直尊重儿子绘画的自主性,鼓励儿子通过绘画表达想法,儿子才能拥有这样自由的创作空间!
作为爸爸,我较重视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创造性,期望孩子在自由创造中获得快乐和成长。我和爱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分工不同、思维不同,但大家都尊重孩子的成长特征,并且互为补充,使孩子在一种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。